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、供给革命、技术革命、体制革命,全方位加强跨省合作,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坚强保障。
结合本市能源电力领域实际,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《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》。方案提出目标:到2025年,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4吨/万千瓦时左右;到2030年降至3.8吨/万千瓦时左右。
推动煤电转型升级。分类施策推动煤电转型升级,打造煤电转型上海标杆。实施现役煤电“三改联动”改造,重点推动吴泾八期2号机、宝钢自备电厂3号机实施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技术改造。根据城市布局优化和电力保供及转型需要,对吴泾地区、外高桥一厂、石洞口一厂煤电机组实施高水平升级替代,全部预留碳捕集接口和场地,长兴岛电厂等条件具备的实施碳捕集与利用项目。
推广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。鼓励增量配电网、产业园区拓展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,建设智慧能源系统,在终端能源服务环节推行电、冷、热、气等多能源品种一体化投资经营。积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,引导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。培育发展节能与电力负荷管理相结合,咨询、设计、生产、运维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,电网企业和燃气企业应支持综合能源创新服务。按照国家要求,探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、源网荷储、微电网等综合能源项目,可作为整体统一办理核准(备案)手续,优化综合能源项目审批程序。
提升电力应急储备调峰能力。加快提升电力应急储备调峰能力、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。按照*大负荷40%标准配备应急备用调峰能力,推进发电侧调峰电源建设和灵活性改造,在外高桥一厂和宝山地区等老旧机组中择优确定战略备用机组,电力系统备用率保持在10-15%。根据本市应急备用电源基地布局,实施石洞口、外高桥、吴泾等地主网架配套改造工程,加强电网承载能力,保障紧急状态下应急备用电源发挥重要作用。优化完善局部电网网架,保障重要用户安全可靠用电,督促重要用户配置自备应急调峰电源。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、余缺互济合作机制,提高长三角地区能源应急保障能力。